引产是妇产科中一项重要的医疗干预措施,当妊娠因母体或胎儿因素需要提前终止时,科学规范的流程和决策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。本文将从定义、适应症、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,为公众提供详尽的科普解析。
一、什么是引产?
引产是指通过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,促使妊娠在自然临产前结束的医疗手段。根据孕周不同,分为中期引产(14-28周)和晚期引产(28周后)。其核心目标是解决因医学原因无法继续妊娠的问题,例如胎儿严重畸形、母体疾病恶化或胎盘功能异常等。
二、哪些情况需要引产?
(一)母体因素
1. 妊娠合并症:如重度妊娠高血压、糖尿病肾病、心脏病等,若病情威胁孕妇生命安全,需终止妊娠。
2. 慢性疾病恶化: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。
3. 胎盘异常:如前置胎盘反复出血、胎盘早剥等。
(二)胎儿因素
1. 胎儿畸形或死亡:通过超声确诊的严重畸形(如无脑儿、严重先天性心脏病)或胎死宫内。
2. 胎儿窘迫:羊水过少、胎心异常提示缺氧,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改善。
3. 过期妊娠:妊娠超过41周未自然临产,增加胎儿窒息风险。
(三)其他特殊指征
三、引产的完整流程解析
(一)术前评估与准备
1. 医学检查:包括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B超(评估胎儿、胎盘及宫颈条件)、心电图等。
2. 宫颈成熟度评估:采用Bishop评分(≥6分表示宫颈成熟,成功率更高)。
3. 知情同意:医生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风险,签署同意书。
(二)引产方法选择
1. 药物引产
2. 机械性促宫颈成熟
3. 特殊操作
(三)术中与术后管理
1. 产程监测:持续胎心监护,观察宫缩强度及产程进展。
2. 并发症处理:如宫缩过强需停药,出血量大需及时输血或手术干预。
3. 术后护理:
四、重要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
1. 禁忌症需严格排除:
2. 术后恢复要点:
3. 长期健康影响:
五、何时必须就医?
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:
引产是一项复杂且敏感的医疗决策,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。对于计划妊娠者,孕前检查与孕期规范产检可降低非意愿引产风险;若不得不选择引产,科学认知流程、严格术后护理是保障健康的关键。生命的抉择固然艰难,但医学的进步与人文关怀将始终为患者提供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