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哮喘急性发作时,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呼吸急促、胸闷或持续咳嗽,甚至因缺氧而面色发白、指尖发绀。这种突发的窒息感常伴随焦虑和恐惧,但科学用药和规范处理能显著降低风险。本文结合最新指南和临床实践,系统解析哮喘急性期的应对策略。
一、哮喘急性发作的识别与诱因
哮喘急性发作的核心特征是气流受限急剧恶化,表现为呼气流量峰值(PEF)下降超过20%或症状突然加重。患者可能经历以下阶段:
1. 早期预警信号:干咳频繁、轻微胸闷或活动后气促;
2. 典型发作期:呼气时有哮鸣音、端坐呼吸、说话不连贯;
3. 危重状态:口唇发紫、意识模糊、无法完成完整句子。
常见诱因包括:
二、快速缓解药物的选择与使用规范
根据2024版《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》,急性期用药需遵循“快速扩张支气管+抗炎”的双重原则。
1.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(SABA)
2. ICS/LABA复合制剂
3. 糖皮质激素
4. 联合用药策略
三、家庭急救的六大关键步骤
1. 脱离刺激源:立即开窗通风,移除过敏原(如宠物、鲜花);
2. 体位调整:取前倾坐位,用手肘支撑膝盖,减少呼吸肌负荷;
3. 药物使用:按上述规范吸入急救药物,儿童需配合储雾罐;
4. 监测指标:
5. 情绪安抚:引导患者用鼻深吸气、口唇缩窄呼气,降低呼吸频率;
6. 紧急送医指征:
四、特殊人群的用药调整建议
1. 儿童患者
2. 孕妇
3. 合并症患者
五、预防复发的长效管理策略
1. 环境控制:每周用55℃以上热水清洗床品灭螨,湿度控制在50%以下;
2. 免疫调节:奥马珠单抗(抗IgE单抗)可减少65%的重度发作;
3. 呼吸训练:每天2次腹式呼吸(吸气4秒、呼气6秒);
4. 随访监测:每3个月评估ACT评分,调整药物阶梯。
哮喘急性发作的黄金救治窗口在症状出现后的最初1小时。患者需随身携带急救药物,并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吸入装置使用培训。记住:规范化治疗可使90%以上的患者实现零住院目标。当出现预警信号时,果断行动比盲目恐慌更能挽救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