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常用药清单-选购指南与安全用药注意事项
19429202025-04-06医疗设备6 浏览
家庭药箱是守护健康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但错误的备药方式或用药习惯,反而可能带来风险。科学规划药品清单、掌握合理用药原则,才能在突发不适时从容应对。

一、家庭药箱的“黄金四类”配置
根据《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》及多份权威指南,建议优先储备以下四类药品:
1. 解热镇痛类
对乙酰氨基酚(泰诺林):退烧首选,适合2月龄以上婴幼儿及成人,但每日剂量不超过2g
布洛芬(美林):6月龄以上人群适用,退烧同时缓解头痛、牙痛、痛经,但需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刺激
注意事项:二者不可联用;孕妇禁用布洛芬;蚕豆病患者禁用对乙酰氨基酚
2. 呼吸系统类
复方感冒药(如酚麻美敏):缓解鼻塞、流涕、咳嗽,但需注意成分重复风险(如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不可联用退烧药)
氨溴索/乙酰半胱氨酸:稀释痰液,优先化痰再止咳
氯雷他定/西替利嗪:二代抗组胺药,缓解过敏症状且嗜睡副作用小
3. 消化系统类
蒙脱石散+口服补液盐:腹泻急救组合,前者吸附毒素,后者预防脱水
奥美拉唑:短期缓解反酸烧心,但长期使用需医生评估
乳果糖:温和缓解便秘,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
4. 外伤护理类
碘伏棉签:独立包装更卫生,处理小伤口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
莫匹罗星软膏:预防伤口感染,但不可滥用以免产生耐药菌
二、药品选购的“三看三避”原则
三看标准:
1. 看标识:认准OTC(甲类绿标/乙类红标)、批准文号(国药准字H/Z)及有效期
2. 看剂型:儿童优选滴剂/混悬液,避免片剂;老人慎选需冷藏药品
3. 看成分:避免含(可能成瘾)或酒精(与头孢类冲突)的药品
三避雷区:
1. 避“多效叠加”:如连花清瘟与布洛芬联用会增加肝损风险
2. 避“儿童减半”:10岁儿童用药需按体重换算,而非简单将成人药减半
3. 避“网红偏方”:如“洋葱塞鼻治感冒”可能加重黏膜损伤
三、特殊人群的用药
1. 儿童:
退烧药需按体重精确计算(如布洛芬5-10mg/kg)
禁用含可待因的止咳糖浆,2岁以下避免使用复方感冒药
2. 孕妇/哺乳期:
妊娠早期禁用布洛芬,全程慎用含伪的感冒药
外用炉甘石洗剂相对安全,但激素类药膏需医生指导
3. 老年人:
慢性病药物(如降压药)与感冒药间隔2小时服用,避免相互作用
慎用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药(可能诱发前列腺肥大)
四、药箱管理的“三个关键动作”
1. 分类储存:
内服/外用分盒存放,急救药(如硝酸甘油)单独置于易取处
需冷藏药品(如益生菌)存放于冰箱中层,避免冷冻
2. 定期巡检:
每季度检查一次,淘汰变色(如阿司匹林变酸味)、结块(如冲剂)的药品
开封后的眼药水/糖浆保存不超过1个月
3. 应急预演:
制作“用药记录卡”,注明过敏史、基础疾病及当前用药
遭遇药物误服时,立即携带药品包装就医(如误服泡腾片不可喂水)
何时必须就医?
出现以下信号时,家庭药箱只能作为过渡措施:
高热不退(>3天)或体温>39.5℃
腹泻伴血便/意识模糊
外伤深达真皮层或动物咬伤
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
科学备药的本质不是替代医疗,而是为专业救治争取时间。建立个性化的家庭健康档案,定期咨询社区药师,才能让药箱真正成为生命的“安全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