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语中的动词分为及物动词(vt.)和不及物动词(vi.),其中及物动词(Transitive Verb)是构建句子的核心要素之一。它通过“传递动作”使语言表达更精准,但因其复杂的用法和易混淆的规则,常让学习者感到困惑。本文将深入解析及物动词的定义、用法及学习技巧,帮助读者掌握这一关键语法点。
一、什么是及物动词(vt.)?
及物动词(vt.)是必须接宾语(动作的承受者)才能完整表达意义的动词。例如:
这里的“opened”是及物动词,“the door”是宾语,若省略宾语,句子“She opened”会变得不完整,无法传递具体信息。
关键特点:
1. 必须带宾语:缺少宾语会导致语义缺失,如“He ate”(他吃了)需要补充“an apple”等宾语才完整。
2. 动作直接作用于宾语:例如“read a book”(读书)中,“book”直接接受“read”的动作。
3. 可转换为被动语态:及物动词的宾语可转为被动句的主语,如“The door was opened by her”。
二、如何识别及物动词?
方法1:检查句子是否需要宾语
尝试将动词后的宾语省略,若句子不成立,则为及物动词。例如:
方法2:被动语态测试
及物动词可转换为被动语态,如“The cake was bought by him”,而“laugh”(不及物动词)无法被动转换。
方法3:观察动词的搭配
及物动词常与直接宾语连用,如“make a decision”(做决定)、“solve a problem”(解决问题)等。
三、及物动词的四大核心用法
1. 单宾语结构
最常见的用法,即“主+谓+宾”句型:
这里的“wrote”需要“a letter”作为动作对象。
2. 双宾语结构
部分及物动词可接间接宾语(人)和直接宾语(物):
“me”是间接宾语,“a gift”是直接宾语。类似动词还有“teach”“send”“show”等。
3. 宾语补足语结构
某些动词需通过补语补充宾语的状态或动作:
“president”补充说明宾语“him”的状态。
4. 固定搭配
及物动词常与特定介词或副词组成短语,例如:
需注意:同一动词搭配不同介词时意义可能改变,如“look at”(看)与“look for”(寻找)。
四、及物动词 vs. 不及物动词:避免混淆的要点
| 对比项 | 及物动词 | 不及物动词 |
||--|--|
| 是否需要宾语 | 必须带宾语 | 无需宾语 |
| 被动语态 | 可转换(The book was read) | 不可转换 |
| 常见动词 | make, eat, write, solve | sleep, laugh, arrive, happen |
| 介词使用 | 通常直接连宾语 | 需加介词接宾语(如arrive at)|
易混淆示例:
五、实用学习建议
1. 通过例句记忆分类
将动词放入具体语境中学习,例如:
2. 制作分类表格
整理常见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用法(见下表):
| 动词 | 及物用法 | 不及物用法 |
|-|||
| break | break a cup | The glass broke |
| open | open the window | The store opens at 9|
3. 利用被动语态练习
将主动句转为被动句,验证动词是否及物:
4. 注意中英文差异
部分汉语中的及物动词在英语中需加介词,例如:
六、常见错误与纠正
错误1:误用不及物动词直接接宾语
错误2:忽略双宾语结构
掌握及物动词(vt.)的关键在于理解其“传递动作”的特性,并通过大量例句和练习巩固用法。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学术写作,正确使用及物动词都能显著提升表达的准确性与专业性。建议学习者结合语境记忆动词分类,并利用被动语态测试辅助判断,逐步突破这一语法难点。